關鍵詞 |
1.2米白皮松,白皮松規(guī)格,北京白皮松,1.5米白皮松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(白皮松種植生長環(huán)境)白皮松喜光樹種,耐瘠薄土壤及較干冷的氣候;在氣候溫涼、土層深厚、肥潤的鈣質(zhì)土和黃土上生長良好。 白皮松幼時稍耐庇蔭。深根性,壽命長,可達數(shù)之久。天然分布于氣候冷涼的酸性石山上,在土層深厚、濕潤肥沃的鈣質(zhì)土或黃土上生長好。生長溫度范圍-30℃-40℃,對于-30℃低溫、pH值7.5-8的土壤也能適應。在高溫、高濕的條件下生長不良,在排水不良或積水地方不能生長。對二氧化硫及煙塵的污染有較強的抗性,生長較緩慢
(白皮松繁育)白皮松一般多用播種繁殖,育苗地應選擇排水良好,地勢平坦、土層深厚的沙壤土為好。早春解凍后立即播種,可減少松苗立枯病。由于怕澇,應采用高床播種,播前澆足底水,每10平方米用1公斤左右種子,可產(chǎn)苗1000至2000株。撒播后覆土1至1.5厘米,罩上塑料薄膜,可提高發(fā)芽率。待幼苗出齊后,逐漸加大通風時間,以至全部去掉薄膜。播種后幼苗帶殼出土,約20天自行脫落,這段時間要防止鳥害。幼苗期應搭棚遮陰,防止日灼,入冬前要埋土防寒。小苗主根長,側(cè)根,故移栽時應少傷側(cè)根,否則易枯死。
(白皮松觀賞價值)白皮松其樹姿優(yōu)美,樹皮奇特,可供觀賞。白皮松在園林配置上用途十分廣闊,它可以孤植,對植,也可叢植成林或作行道樹,均能獲得良好效果。它適于庭院中堂前,亭側(cè)栽植,使蒼松奇峰相映成趣,頗為壯觀。干皮斑駁美觀,針葉短粗亮麗,是一個不錯的歷史園林綠化傳統(tǒng)樹種,又是一個適應范圍廣泛、能在鈣質(zhì)土壤和輕度鹽堿地生長良好的常綠針葉樹種。孤植、列植均具高度觀賞價值。
(白皮松小苗種植管理技術)久旱不雨或夏季高溫要及時澆水。除草要掌握除早、除小、除凈的原則,株間除草用手拔,以防傷害幼苗。撒播苗拔草后要適當覆土,以防裂縫。條播苗除草和松土結(jié)合進行,間苗和補苗同時并舉。而后要及時排水。白皮松幼苗應以基肥為主,追肥為輔。從5月中旬到7月底的生長旺期進行2至3次追肥,以氮肥為主,追施腐熟的人糞尿或豬糞尿每畝3擔,加水20擔左右,腐熟餅肥每畝5至15公斤對成餅肥水15擔左右,每畝施尿素4公斤左右。生長后期停施氮肥,增施磷、鉀肥,以促進苗木木質(zhì)化,還可用0.3%至0.5%磷酸二氫鉀溶液噴灑葉面。
(白皮松小苗移栽)白皮松幼苗生長緩慢,宜密植,如需繼續(xù)培育大規(guī)格大苗,則在定植前還要經(jīng)過2至3次移栽。兩年生苗可在早春頂芽尚未萌動前帶土移栽,株行距20至60厘米,不傷頂芽,栽后連澆兩次水,6至7天后再澆水。4至5年生苗,可進行第二次帶土球移栽,株行距60至120厘米。成活后要保持樹根周圍土壤疏松,每株施腐熟有機肥100至120公斤,埋土后澆透水,之后加強管理,促進生長,培育壯苗。
(白皮松樹形)白皮松喬木,高達30米,胸徑可達3米;有明顯的主干,或從樹干近基部分成數(shù)干;枝較細長,斜展,形成寬塔形至傘形樹冠;幼樹樹皮光滑,灰綠色,長大后樹皮成不規(guī)則的薄塊片脫落,露出淡黃綠色的新皮,老則樹皮呈淡褐灰色或灰白色,裂成不規(guī)則的鱗狀塊片脫落,脫落后近光滑,露出粉白色的內(nèi)皮,白褐相間成斑鱗狀;一年生枝灰綠色,無毛;冬芽紅褐色,卵圓形,無樹脂。針葉3針一束,粗硬,長5-10厘米,徑1.5-2毫米,葉背及腹面兩側(cè)均有氣孔線,先端尖,邊緣有細鋸齒;橫切面扇狀三角形或?qū)捈忓N形,單層皮下層細胞,在背面偶爾出現(xiàn)1-2個斷續(xù)分布的第二層細胞,樹脂道6-7,邊生,稀背面角處有1-2個中生;葉鞘脫落。雄球花卵圓形或橢圓形,長約1厘米,多數(shù)聚生于新枝基部成穗狀,長5-10厘米。
—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—
全國白皮松熱銷信息